【喜迎党代会】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毕节市五年来特色小城镇建设扫描
| 招商动态 |2016-12-15
金沙县沙土镇
“别后相思几梦回,乌蒙磅礴凤凰飞”,这是去过大方县六龙古镇之后旅客的共同感想。
大方县六龙镇
2013年8月,六龙镇被列为30个省级示范小城镇建设乡镇之一,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的意见》和《贵州省10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指标体系与考核标准》的要求,六龙镇党委政府立足于交通区位、历史文化、自然环境、地方特色等优势,把特色放在了古镇恢复重建上,确定了“提升城镇品味、改善人居环境、发展区域经济”的古镇建设思路,把古镇建设与当地自然景观、人文景观相衔接,全力打造“诗词之乡”“豆干之乡”“龙灯之乡”的“三乡”古镇。
六龙镇古镇建设只是我市特色小城镇建设的一个缩影。
百里杜鹃管理区普底乡(郑亮 摄)
小城镇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载体,是促进城乡协调发展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径。2012年以来,我市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以绿色发展为目标,以改革创新为动力,全力推进50个省市县级示范小城镇基础设施、公用设施、特色产业、民生工程等项目建设,特色小城镇建设五年累计完成投资310.53亿元,小城镇建设发展步伐切实加快,综合实力大大增强。七星关区青场镇、清水铺镇,大方县黄泥塘镇、凤山乡,黔西县素朴镇、钟山镇、谷里镇,金沙县沙土镇、茶园镇、后山乡,织金县桂果镇、猫场镇,纳雍县勺窝镇、龙场镇、乐治镇,威宁自治县迤那镇、东风镇,赫章县六曲河镇、平山乡、松林坡乡,百里杜鹃风景区普底乡等特色城镇已具雏形。七星关区、大方县被列入全省小城镇建设整县推进试点县(区),大方县黄泥塘镇被评为全省10个示范小城镇建设样板点,百里杜鹃普底乡、威宁县板底乡、石门乡石门坎村入选第三批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名单,黔西县洪水镇解放村被列入中国第一批建设美丽宜居村庄示范名单,织金县龙场镇营上古寨入选第二批中国传统村落名录。
“中国穿青人第一乡”勺窝特色小城镇(李践 摄)
五年来,毕节市着力加强特色小城镇建设,用示范带动效应,用特色彰显魅力,通过产城互动、“镇村联动”、特色打造、民族文化传承等方式,争取在把各示范乡镇建得青山绿水、各具特色的同时,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毕节市特色小城镇建设投入多、力度大,成效显著,受到省委、省政府的高度肯定和广大群众的热烈拥护。2013年9月,省长陈敏尔(现任省委书记)在我市承办的第二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上对我市特色小城镇建设取得的成绩给予表扬,认为我市特色小城镇建设彰显自然景观、建筑风格、民族风情和文化品位,打造了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家园。
大方县黄泥塘镇(郑亮 摄)
我市特色小城镇建设之所以取得丰硕的成果,得益于采取的措施有力,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一是注重政策推动,推进城乡统筹。出台《关于扎实推进特色小城镇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措施,依托交通干道,结合旅游景区景点和产业园区布局,在省确定的16个示范小城镇基础上,扩大示范小城镇建设试点至58个,同步推进62个特色小城镇和其他小城镇建设,形成了“一带两翼多点”毕节山区特色城镇体系。
二是注重规划引领,拓展发展空间。围绕小城镇建设发展“小而精、小而美、小而富、小而特”的目标,不断修改优化示范小城镇总体规划,逐步编制完善近期建设区域控制性详细规划和“一镇一风貌”设计。
三是注重设施配套,完善城镇功能。以增强聚集效应、完善城镇功能为重点,以改善民生、惠民利民为根本,着力推进示范小城镇“8+X”工程项目建设,大力推进镇村联动“美丽乡村”建设。
四是注重产业培育,增强发展能力。以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为载体,将返乡农民工创业园与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产业园区、旅游景区景点建设有机结合起来,以解决就业、拉动经济增长为目标,着力发展园区经济、通道经济、旅游服务经济,努力培育特色产业。
五是注重绿色发展,彰显城镇特色。充分利用我市喀斯特地貌特有的自然条件,注重绿色低碳发展,充分挖掘水西、夜郎等厚重的历史文化,搜集整理彝、苗、回、布依等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和风俗,在建筑规划设计中融入独特的文化元素,有力地展示出活力毕节、魅力毕节的风采。
六是注重要素保障,增强发展活力。充分用好国土资源差别化政策“红利”,满足小城镇建设用地需求。全市通过政府投入“引”、金融机构“贷”、 招商引资“吸”、股份合作“聚”、民间资本“垫”、土地出让“筹”等方式筹集小城镇建设资金200多亿元。
黔西县素朴镇
据了解,下步工作中,毕节市将按照国家、省推进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的部署要求,围绕绿色小镇建设,以改革发展为核心,以项目建设为抓手,构建以“县域副中心镇为龙头、示范小城镇为重点、其他特色小城镇为节点”的小城镇建设发展体系,集中力量、集中资源着力抓好58个省市县级示范小城镇和中心镇建设,持续推动其他特色小城镇同步发展。到2020年,全市累计建成特色小城镇120个(其中2018年前,含威宁自治县在内的58个示范小城镇要基本建成),每个县(区)建设2至3个县域副中心镇。
(文/毕节试验区杂志社 孔维军)